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家梁 通訊員 袁欽
清晨的陽光剛剛灑進盤州市亦資街道,一個穿著警服的身影已出現(xiàn)在社區(qū)的巷口。他與買菜的阿姨打招呼,和晨練的大爺聊幾句,順便問問那家吵鬧的鄰居是否已經(jīng)和好,他就是被群眾親切喚作“能講心事的何警官”——貴州省盤州市公安局亦資派出所副所長何貴宏。29年寒來暑往,他始終扎根在這片熟悉的土地上,成功調(diào)解矛盾糾紛1500余起,調(diào)解成功率達99%。他說:“群眾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有啥難事,找何警官!”成了亦資街道不少居民常掛嘴邊的一句話。去年高考期間,正在執(zhí)勤的何貴宏偶然得知居民何某因家庭矛盾情緒崩潰,萌生極端念頭。他立刻撥通電話輕聲安撫:“別急,我馬上到。”不到二十分鐘,何貴宏已坐在何某家中。他沒有急著講大道理,而是遞上一杯熱水,靜靜聽她哭訴。那一晚,何貴宏不僅避免了一個家庭的破碎,更讓何某重拾活下去的勇氣。
在何貴宏看來,許多看似雞毛蒜皮的“小事”,如果處理不當,就可能演變成影響社會穩(wěn)定的“大事”。他始終秉持“群眾利益無小事”的原則,將調(diào)解工作視為聯(lián)系群眾、服務群眾的重要紐帶。“老百姓來找我們,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絕不能辜負?!边@是他常掛在嘴邊的話,也是他29年如一日的行動準則。他的足跡遍布轄區(qū)每個角落,成為社區(qū)居民最信賴的“自家人”。
很多人說,何貴宏有一雙“火眼金睛”,能看透矛盾背后的癥結(jié)。2023年8月,一樁因感情糾紛引發(fā)的傷人案件判決后,雙方家庭仍因財產(chǎn)問題劍拔弩張,甚至揚言“要讓對方好看”。何貴宏沒有簡單處置,反而一次次上門,從法、理、情三方面耐心溝通。最終,雙方坐下簽訂了調(diào)解協(xié)議。事后當事人感慨:“是何警官讓我們明白,比起爭那一點財產(chǎn),更重要的是好好生活?!?/p>
高超的調(diào)解能力并非與生俱來,而是源于長期的實踐積累和用心總結(jié)。面對錯綜復雜的矛盾糾紛,何貴宏練就了一套獨特的“調(diào)解秘籍”。他善于從當事人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中捕捉關(guān)鍵信息,快速判斷矛盾根源和現(xiàn)場態(tài)勢。無論對方情緒多么激動、言辭多么激烈,他總是耐心傾聽,讓其充分宣泄,從而準確把握訴求核心和情感痛點。他精通法律政策,熟諳人情世故,善于運用法、理、情相結(jié)合的方式,找到各方都能接受的“最優(yōu)解”,真正實現(xiàn)案結(jié)、事了、人和。
社區(qū)警務工作沒有那么多驚心動魄,更多的是家長里短、瑣碎重復。“白加黑”“五加二”對何貴宏來說是家常便飯。他將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奉獻給了工作和群眾,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成了他堅實的后盾。他沒有豪言壯語,只有日復一日的堅守;沒有轟轟烈烈,只有點點滴滴的付出。
29年從警生涯,何貴宏多次榮獲“優(yōu)秀社區(qū)民警”“個人三等功”等榮譽,但他最珍視的,是轄區(qū)居民那句“看到何警官在,我們心里就踏實”的真誠評價。走在亦資街道,你依然能經(jīng)??吹胶钨F宏。他也許正俯身聽著老人的嘮叨,也許在叮嚀孩子們注意安全。歲月在他臉上留下痕跡,卻不曾改變他溫暖的目光和堅定的腳步。他就像一棵樹,扎根在這里,守護在這里,也成為百姓心中——那顆最穩(wěn)的“定盤星”。
工作中的何貴宏
編輯: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