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對做強民事檢察意義重大 |
【我要糾錯】 | 【字體:大 默認 小】【打印】【關閉】 | ||
|
靳麗君
5月22日上午,民法典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晨作了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的說明。
如果審議通過,這將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大法。作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民法典將對每一個人都產(chǎn)生重要影響,因為它幾乎囊括人的一生中所有民事行為,不論是結婚、離婚、繼承、收養(yǎng)等人生大事,還是物業(yè)服務、飼養(yǎng)動物等生活瑣事,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據(jù)。
民法典對于檢察機關,同樣意義重大。作為市場經(jīng)濟的基本法、保護公民權利的宣言書、解決民商事糾紛的基本依據(jù),民法典如獲審議通過,將意味著開展民事檢察工作有了更加符合社會發(fā)展需要、彰顯時代精神,更加完備、系統(tǒng)、科學的法律遵循和法典利器,對于做大做強民事檢察,其意義不言而喻。
從辦案實踐來看,物權、合同、侵權、婚姻家庭等領域都是人民群眾申請民事檢察監(jiān)督案件相對集中的領域,有關法律適用問題也較為突出。因此,民法典中將這些領域獨立成編以及作出的相關調(diào)整,都將對民事檢察工作產(chǎn)生直接而重要的現(xiàn)實影響。比如,民法典草案中的一大亮點就是加大了對隱私權和個人信息的保護力度,同時規(guī)定了生態(tài)環(huán)境損害懲罰性賠償制度,而在這些方面,檢察機關正在“積極、穩(wěn)妥”開展公益訴訟(尤其是民事公益訴訟)“等”外探索。
各級檢察機關要抓住契機,積極作為,借民法典的東風,進一步做強民事檢察,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等方面的新期待、新需求。
(責任編輯:林楠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