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小象莫莉回家,希望更多動物能快樂地活著 |
【我要糾錯】 | 【字體:大 默認 小】【打印】【關閉】 | ||
|
羅筱曉
據央視報道,5月16日,在離開自己的出生地云南昆明4年后,未成年亞洲象莫莉回到了昆明動物園。至此,從去年起輿論持續(xù)關注的小象莫莉的故事有了一個令人欣慰的結局。
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小象莫莉可謂萬眾關注的小公主。它的名字是公開征集篩選而來,它滿百日和1歲時昆明動物園都精心策劃了派對,大量游客專程為看它而來,媒體的攝像機也頻頻把它送上新聞。
2018年,為調整亞洲象血緣,莫莉被交換至河南省焦作沁陽市天鵝湖生態(tài)園。本以為只是換了個地方被寵愛,然而去年幾段莫莉參加動物表演、供游客騎乘的視頻傳出,人們才發(fā)現,“公主”似乎變成了“走穴藝人”——它學會了吹口琴、倒立、吹氣球等,還會被馴獸師用象鉤牽引……盡管焦作林業(yè)局在調查后表示莫莉不存在被虐待的情況,但人們仍然希望,莫莉可以過得更好、更自由自在。也是自那時起,“尋找、拯救小象莫莉”的話題一直未停息。
莫莉回家了,官方公布的原因是給它“提供更好的生活和成長條件”,這也算是公眾關注的一種勝利。
莫莉是幸運的,但更多沒有生在聚光燈下的動物是否也能擁有這份幸運?
曾幾何時,馬戲團、動物園里的動物表演深受孩子甚至大人們的喜愛。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到動物“身懷絕技”背后大多要付出挨餓、被訓斥甚至被鞭打等代價后,拒絕動物表演的理念逐漸成為共識。
2010年,住建部發(fā)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動物園管理的意見》,要求“各地動物園和其他公園要立即進行各類動物表演項目的清理整頓工作”。此后數年間,動物表演逐漸在公立動物園內銷聲匿跡。但只要相關手續(xù)合法完善,在民營動物園和馬戲團中讓動物表演依然是不被禁止的。我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雖然將虐待野生動物列為禁止性行為,但對于哪些情形屬于虐待野生動物、虐待野生動物要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并無明確規(guī)定。
去年,一群在云南各地徒步“旅行”的亞洲象受到空前關注,一路上它們得到了各方的避讓、關照,成為人與動物相處的一個經典案例。在生態(tài)文明建設不斷加強的當下,人們正在越來越深刻地體會到,動物是與人類一樣的地球重要成員。如此現實語境下,如果依然有馬戲團和少數民營動物園大肆開展動物表演并從中獲利,不僅會繼續(xù)給更多動物帶來傷害,也會影響正確生態(tài)理念的培植,影響人與動物的和諧共生。
小象莫莉的故事持續(xù)引發(fā)關注,折射出人們對動物態(tài)度的轉變和生態(tài)保護意識的覺醒,更重要的是,這也許是一個引發(fā)討論的契機,可以推動相關法律規(guī)定的完善,可以促使動物園、馬戲團經營者去尋求能夠平衡動物保護與通過動物獲利之間關系的出路。
猶記得,2020年,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突然火了。在那里,游客不能投喂動物,與動物的距離也被盡可能拉大,膽小的動物還有“不被看見”的權利。盡管看起來有種種“不便”,但前去參觀的人絡繹不絕。正如一位游客在游記中所寫:“能在動物園看到動物盡情表達天性,真的太贊了!”
我們不需要大象倒立,也不想看猴子鉆火圈,只希望它們自由自在、快快樂樂地活著。
(責任編輯:馬樹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