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瓊
俄羅斯聯(lián)邦委員會(議會上院)信息政策委員會主席阿列克謝·普什科夫近日針對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向歐洲國家提出的“放棄俄羅斯石油”建議,直接給出了明確且強硬的回應——歐洲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短期內根本不可能改變。
事情的起因,是特朗普此前的一番表態(tài)。他聲稱,只要所有北約國家達成共識并采取行動,自己就準備對俄羅斯施加嚴厲制裁,同時推動歐洲停止購買俄羅斯石油。這番話很快遭到了普什科夫的反駁。
在普什科夫看來,特朗普的建議顯然忽略了歐洲能源格局的現實。他直言,不少歐洲國家當下仍在依賴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完全不清楚如何能夠放棄(俄羅斯能源)”。為了讓觀點更有說服力,普什科夫還在Telegram頻道上曬出了一組關鍵數據: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兩國,至今仍通過正式渠道從俄羅斯獲取管道天然氣;其他一些歐洲國家,也在借助土耳其管道進口俄羅斯天然氣,光是2025年第一季度,經這條管道輸送的天然氣就增長了16%。
更關鍵的是整體占比——目前俄羅斯天然氣在歐洲管道天然氣消費總量中,占比超過11%;即便在液化天然氣領域,俄羅斯天然氣也占據了歐洲消費總量的17%。這兩組數據清晰地表明,俄羅斯能源早已深度融入歐洲的能源供應體系,絕非說斷就能斷。
有分析指出,能源供應涉及基礎設施建設、長期合作協(xié)議、成本控制等多個方面。歐洲國家若要突然放棄俄羅斯能源,不僅需要找到穩(wěn)定的替代來源,還得承擔可能的價格上漲、供應波動等風險,短期內幾乎不具備可操作性。普什科夫的斷言,本質上是點破了歐洲能源依賴背后的現實困境。
眼下,特朗普的建議能否被歐洲接納尚未可知,但普什科夫的表態(tài)已然說明,在能源問題上,歐洲與俄羅斯之間的羈絆,遠非一句“放棄”就能輕易斬斷。未來歐洲能源格局會如何調整,這場圍繞能源的博弈還將持續(xù)多久,值得持續(xù)關注。
編輯:劉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