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趙陽
2025年9月的聯(lián)合國總部,第80屆聯(lián)合國大會高級別會議周的議程被一股突如其來的外交浪潮改寫。從9月21日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葡萄牙集體宣布承認巴勒斯坦國,到22日法國、比利時等多國緊隨其后,短短兩天內(nèi),全球承認巴勒斯坦國的聯(lián)合國會員國數(shù)量攀升至159個,占總數(shù)的82%。這場跨越“全球南方”與“全球北方”的外交行動,不僅標志著國際社會對巴勒斯坦問題的立場發(fā)生轉折,更將“兩國方案”的落實推向了緊迫的歷史關口。
正如聯(lián)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發(fā)言中指出,巴勒斯坦建國是他們的權利,不是獎賞。沒有“兩國方案”就沒有中東和平。
加沙局勢持續(xù)惡化
“加沙的每一聲爆炸,都在叩問人類的良知。”當巴以沖突持續(xù)超過700天,加沙地帶7萬多人死亡或失蹤、九成基礎設施被毀的慘劇,終于沖破了國際政治的慣性僵局。9月21日,英國首相斯塔默在社交網(wǎng)絡上的聲明拉開了西方陣營轉向的序幕,他直言加沙“人為制造的人道主義危機和以色列不斷升級的轟炸行動完全令人無法容忍”,承認巴勒斯坦國是重燃和平希望的必要之舉。同一天,加拿大總理卡尼的聲明更直指以色列的違法行徑——“約旦河西岸定居點擴建正破壞建國前景,以方持續(xù)行動造成加沙數(shù)萬名平民死亡、引發(fā)本可避免的饑荒”。
事實上,這場“承認潮”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交織的必然結果。
自2023年10月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fā)以來,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已造成超過6.5萬多名巴勒斯坦人死亡,而且以色列的軍事行動還在繼續(xù)。以色列國防軍發(fā)言人德弗林21日晚間稱,自8月下旬以來已有超過55萬名平民離開加沙城并向南遷移。加沙地帶日益嚴峻的人道主義危機加劇了國際社會的擔憂,加沙地帶的慘狀更是扯下了西方所謂“價值觀”的遮羞布,讓人無法繼續(xù)視而不見。日前,聯(lián)合國巴勒斯坦被占領土(包括東耶路撒冷)獨立國際調(diào)查委員會發(fā)布報告,認定以色列在加沙地帶對巴勒斯坦人犯下種族滅絕罪行。與此同時,各國聲援巴勒斯坦人民的呼聲日益高漲。有分析說,在巴以沖突持續(xù)升級、加沙人道危機深重的背景下,西方國家作出承認巴勒斯坦國的決定,也凸顯了國際社會對中東和平進程停滯不前日益失去耐心。
另外一個因素就是美國同盟體系的裂痕成為關鍵推手。長期以來,美國始終要求盟友在巴以問題上與其保持一致,將承認巴勒斯坦國與雙邊和平協(xié)議掛鉤。但本屆美國政府無休止地對以軍援、多次否決安理會?;饹Q議的做法,不僅讓其“調(diào)解人”身份徹底失效,更引發(fā)盟友普遍不滿。喬治敦大學副教授阿里安尖銳指出,美國已成為“種族滅絕的活躍共謀”,這種極端功利主義政策加劇了同盟內(nèi)部的離心力。
值得關注的是,此前承認巴勒斯坦國的主要是“全球南方”國家,如今英國、法國等西方國家的加入,使得聯(lián)合國193個會員國中159個承認巴勒斯坦國,安理會“五?!眱H剩美國孤立于國際共識之外。這種跨陣營的一致立場,不僅讓巴勒斯坦問題重新回歸“中東核心”地位,更凸顯了聯(lián)合國作為多邊解決平臺的不可替代性。
中國立場始終如一
“武力打不出和平,暴力換不來安全?!痹?月22日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fā)言人郭嘉昆的表態(tài)清晰傳遞了中國在變局中的堅定立場。作為最早承認巴勒斯坦國的國家之一,中國始終將巴勒斯坦問題視為中東和平的根源性議題,在“承認潮”形成的關鍵階段,更以“三個必須”的明確主張為解決路徑錨定方向。
中國的立場首先聚焦于“?;鹬箲?zhàn)的緊迫性”。郭嘉昆強調(diào),當前必須以最大的緊迫感推動加沙全面?;穑徑馊说乐髁x災難,“對以色列有特殊影響的國家應切實負起責任”。這一主張延續(xù)了中國一貫的務實行動:自沖突升級以來,中國已向巴勒斯坦提供多批人道主義援助,包括食品、藥品等關鍵物資,同時持續(xù)推動聯(lián)合國及相關機構打通援助通道,反對任何阻礙人道救援的行為。8月,中國中東問題特使翟雋在會見阿拉伯國家駐華使節(jié)時明確指出,“加沙沖突必須立即停止,人道救援必須保持暢通”,這一立場與國際社會的普遍訴求高度契合。
“巴人治巴”的主權原則是中國立場的核心支柱。正如郭嘉昆明確所說,加沙是巴勒斯坦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戰(zhàn)后治理和重建必須維護巴勒斯坦民族的正當權利。為此,中國積極支持巴勒斯坦內(nèi)部和解,推動各派別形成建國合力,為“巴人治巴”奠定內(nèi)部基礎。
堅持“兩國方案”不動搖,則是中國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的根本遵循。從外交部長王毅強調(diào)“盡早建立以1967年邊界為基礎、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的巴勒斯坦國”,到郭嘉昆呼吁“匯聚更多國際共識,拒絕任何侵蝕‘兩國方案’基礎的單邊行動”,中國的立場始終如一。
仍然面臨多重挑戰(zhàn)
“承認只是第一步,真正的考驗在于能否將政治共識轉化為巴勒斯坦人民的實際權利?!卑屠账固雇忾L法爾辛在感謝國際社會支持的同時,也道出了問題的關鍵。當前,這場“承認潮”雖已強化巴勒斯坦的國際合法性,為其爭取聯(lián)合國正式會員國地位鋪平了道路,但從法理承認到實際建國,仍面臨多重嚴峻挑戰(zhàn)。
以色列的頑固態(tài)度首當其沖。以色列總理內(nèi)塔尼亞胡在多國宣布承認后立即強硬表態(tài)“不會有巴勒斯坦國”,并稱此舉“危及以色列生存”,暗示將采取反制措施。事實上,以方通過定居點擴張、土地吞并等單邊行動侵蝕巴勒斯坦建國基礎的行為從未停止。據(jù)聯(lián)合國數(shù)據(jù),約旦河西岸的猶太定居點已占據(jù)當?shù)?5%的土地,嚴重割裂巴勒斯坦領土的完整性。如何迫使以色列放棄單邊主義、回到談判桌前,成為落實“兩國方案”的首要難題。
美國的阻撓則是另一大障礙。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在訪問以色列期間,還在試圖說服各國放棄承認巴勒斯坦國,宣稱此舉“將適得其反”。作為唯一未承認巴勒斯坦國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美國的態(tài)度直接影響聯(lián)合國層面的行動效率,其對以軍援的持續(xù)輸送更在實質(zhì)性加劇沖突。分析人士指出,打破美國對中東和平進程的壟斷性影響、構建真正多邊的調(diào)解框架,是推動局勢好轉的關鍵突破點。
巴勒斯坦內(nèi)部的團結問題同樣不容忽視。哈馬斯與法塔赫的分歧雖在外部壓力下有所緩和,但尚未形成統(tǒng)一的建國敘事和治理架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在承認聲明中特別強調(diào)“哈馬斯不能參與政府和安全事務”,這一立場可能為未來的巴勒斯坦內(nèi)部治理埋下新的矛盾隱患。中國此前多次表示愿為巴勒斯坦內(nèi)部和解提供支持,正是看到了內(nèi)部團結對建國的決定性意義。
盡管仍面臨諸多困難,但越來越多的國家承認巴勒斯坦國,顯示出國際社會對于巴以問題的新態(tài)度。未來巴以局勢以及中東地區(qū)的格局或許將因此面臨新的變數(shù)與挑戰(zhàn)。
編輯:劉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