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云嶺網安大篷車巡回之旅”活動駛入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歷史文化名城巍山古城,通過“網絡安全+非遺文化”“知識普及+互動體驗”的創(chuàng)新模式,將網安知識與彝族、白族等地方文化深度融合,為群眾打造了一場“有溫度、有特色、有實效”的網絡安全科普盛宴,推動網絡安全理念從“知曉”向“踐行”轉變,為筑牢基層網絡安全屏障注入文化動能。
文化賦能 非遺載體傳遞網安聲量
大理巍山作為南詔文化發(fā)源地,擁有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本次活動深度結合地方特色,將網絡安全知識植入非遺體驗和民族文藝表演中,打造“文藝+非遺”雙載體宣傳模式,網安理念借文化之力實現“潤物無聲”,讓網絡安全宣傳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
“密碼口令要多樣,生日連號不妥當。強密常換保安全,弱密易被人撞庫......”彝族打歌調《網絡安全記心間》將網安知識融入民族曲調,白族舞蹈《霸王鞭》展現民族風采,男聲合唱《守望巍山》傳遞家園情懷,彝族舞蹈《阿克里哈》以熱情舞姿點燃現場氛圍,實現“文化欣賞”與“知識傳遞”的同頻共振。
在巍山古城拱辰樓廣場,國家級非遺項目甲馬雕版刻上了“網絡安全為人民 網絡安全靠人民”的字樣,并融入當地“瓦貓”形象和地標建筑,群眾通過傳統(tǒng)印刷工藝親手制作網絡安全主題甲馬畫;省級非遺巍山扎染一幅以“網絡安全為人民 網絡安全靠人民”為主題的扎染作品驚艷亮相,將現代網絡符號與傳統(tǒng)紋樣巧妙結合;彝族刺繡傳承人創(chuàng)作了網絡安全主題繡品,用五彩絲線勾勒出網絡安全的絢麗畫卷。古老非遺成為網安宣傳的“活載體”,推動網絡安全理念與民族文化基因深度融合。
沉浸體驗 邊玩邊學筑牢安全防線
為破解傳統(tǒng)宣傳“單向灌輸”難題,活動通過“謠言粉碎機”“真相全壘打”“小心‘圈套’”“‘投機取巧’是陷阱”“‘網安知多少’問答”等6大趣味互動游戲增強群眾網絡安全意識。“邊玩邊學”的模式讓抽象的網安知識轉化為可感知、可操作的生活技能,同步通過問卷調查精準掌握群眾知識盲區(qū),為后續(xù)宣傳提供靶向參考。
特別設計的集章打卡模式大大提升了群眾參與度,通過領取集章卡,完成各項互動游戲后收集印章,最終兌換網絡安全主題文創(chuàng)禮品,通過互動增強了學習效果。
多元協(xié)同 凝心聚力構建清朗空間
本次活動匯聚了網信、公安、工信等多部門力量,以及電信、移動、聯(lián)通等運營商和廣電網絡企業(yè),構建“政府主導、企業(yè)協(xié)同、群眾參與”的宣傳格局。宣講現場,工作人員聚焦網絡詐騙、個人信息保護、網絡安全法規(guī)等群眾關切點,通過案例剖析、法規(guī)解讀、技能演示等方式,將專業(yè)知識轉化為“聽得懂、用得上”的實用指南。
此外,活動還創(chuàng)新推出“商戶聯(lián)動模式”,動員古城熱門商戶參與宣傳,以“答題贈網安主題文創(chuàng)禮品”為紐帶,使其成為網絡安全宣傳的“前哨站”,讓網安知識融入古城消費場景,實現“宣傳無死角、知識入人心”。
本場“云嶺網安大篷車巡回之旅”活動,既是網絡安全宣傳向基層延伸的生動實踐,也是“文化賦能安全治理”的創(chuàng)新探索。通過政企協(xié)同、趣味互動、文化融合的“三維發(fā)力”,不僅有效提升了巍山各族群眾的網絡安全意識與防護能力,更為全國網絡安全宣傳工作提供了“在地化創(chuàng)新”的鮮活樣本。(俞逍)
編輯:遲明緒